“这是我们在气凝胶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副秘书长毕鉴挺在谈及国家知识产权局5月17日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美国斯攀气凝胶公司)在华《改良的疏水性气凝胶材料》专利复审请求时显得有些激动。的确,早在2001年Aspen Aerogels公司成立伊始,便开始在我国申请气凝胶材料的专利,回溯自2018年至今气凝胶材料分会带领行业企业,应对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在华申请所做的努力,尽管是阶段性的胜利,这个成果也来之不易。
近日,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2022年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以通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复审请求为论点议题,探讨了气凝胶行业如何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体系,助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国内气凝胶产业迈向高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国外企业悄然布局 利用专利限制我国气凝胶产业发展
国外头部企业利用专利等领域的优势对同行进行限制的事情已屡见不鲜。气凝胶作为新材料产业,将对我国一些工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Aspen Aerogels公司的目的就是限制我国气凝胶产业的发展。”毕鉴挺向《中国建材报》记者讲述了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多年来以知识产权为名向国内气凝胶产业施压、企图遏制产业发展的大概经过。时间拉回至2016年5月,当时Aspen Aerogels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美国ITC)提起337调查申请,称来自中国的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纳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侵犯其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和制造方法的专利权,请求美国ITC向两家中国企业发出一般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337调查”的对象为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目的为禁止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
2016年6月2日,美国ITC投票决定启动“337调查”,根据提起的“337调查”申请书,涉案的这两家气凝胶企业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和制造方法存在侵权嫌疑。2017年9月美国ITC发布初裁,认定两家中国涉案企业存在侵权。2018年2月5日,美国ITC发布公告称其“337调查”部分终裁,裁定两家企业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决定终止调查。中国两家企业为此支付了高昂的应诉费用和天价的侵权赔偿金,损失了大量的出口订单,拱手让出了北美、欧洲、中东等大部分国际市场份额。
据介绍,在美国ITC展开调查后,我国商务部便给予两家中国企业巨大的应诉支持。但很快有人找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称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作为全球气凝胶行业头部企业,在船舶、高铁、系能源车、电池等领域的气凝胶应用方面都设置了极高的技术 “防火墙”,只要中国这些领域使用气凝胶就侵权,这些产品就不能出口。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给予了回答:即使不用中国生产的气凝胶,你们也没有停止限制中国产品出口。
还有人给中国绝热节能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传递一种声音:千万别为了区区几个亿的小行业,破坏了中美贸易的大局,千万别让美国人以气凝胶专利侵权为借口发动贸易制裁。“狼和小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没有中国气凝胶所谓的侵权,美国也会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封锁和制裁,华为就是个例子。”回忆当年的事件过程,毕鉴挺仍然有些气愤。
保温材料翘楚 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的研发。2021年11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随着我国 “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新材料领域的迅猛发展,气凝胶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国家多个部委高度重视。从火箭、深空探测器、返回舱等军工航天领域,到海洋工程、高铁、新能源汽车和高能动力电池等高新科技领域,气凝胶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有长寿命、高效率、轻量化的优势,绝热保温的作用无可替代。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十分关注气凝胶材料行业发展,曾多次与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进行沟通和交流。2011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首次将气凝胶材料列为鼓励优先发展的新材料。
近些年,国际和国内的气凝胶行业发展迅猛。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从2001年起,便建设了气凝胶绝热毡的工业化生产线并在全球范围向石油采炼企业推广。随着市场日趋成熟,从2010年起每2~3年便新增一条气凝胶绝热毡的生产线,目前已拥有4条气凝胶绝热毡的生产线。法国圣戈班、德国巴斯夫等绝热材料巨头也纷纷规划布局气凝胶绝热制品的业务,目前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在国外气凝胶行业占主导位置。
我国的气凝胶行业在2003—2004年之间发展速度缓慢,10年间仅诞生3~5家小规模的气凝胶生产企业;直至2015年后产业才提速发展,5年间便先后成立了30多家气凝胶企业,特别是2020年9月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行业内具有技术和资金储备的公司纷纷大规模扩大产能,其中中国化学、中国航天科工、中国建材等央企和多家上市公司开始进入气凝胶行业。
气凝胶材料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 毕鉴挺/供图
做强硬实力 企业需抱团建立长效应对机制
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复审为行业敲响警钟,如果气凝胶知识产权领域的核心专利布局不能保护行业,面对国际大企业专利领域的竞争,对国内气凝胶产业的发展将是毁灭性打击,必须引起行业高度重视,抱团发展。
这一次,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次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的专利复审请求。201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在气凝胶材料分会和纳诺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会员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反诉工作,第一次驳回了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的专利请求,本次是该公司在原有驳回专利基础上经调整的第二次请求。回顾此次驳回过程,气凝胶材料分会副秘书长崔升介绍,由于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打了一些时间的擦边球,对于第二次请求协会事前不知情,彼时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提出的二次专利请求已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网上进行公示,若要驳回比第一次加大了难度。
在协会的统筹领导下,特别是在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继先的带领下,组织国内专家和核心企业对其请求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汇集并依托国内已发表的有关高质量论文、核心专利、正在实施的生产技术工艺等诸多有利资料,经业内专家、学者认真研判认为并证明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的专利请求并不具备创新性和符合专利申请的资质。依此气凝胶材料分会形成反诉材料并聘请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团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具有关键质疑点的公众意见。经多轮申诉沟通,国家知识产权局经研判才再次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复审请求。
气凝胶材料分会会长沈晓冬表示,知识产权领域问题的实质是产业竞争的必然产物。我国的气凝胶产业起步与欧美同时起步,技术水平处于第一梯队,是我国处于全球领先的新技术行业之一。依托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巨大经济体量,气凝胶产业在国内初具规模,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企业的产品同质化、技术缺乏创新、知识产权不够完善等发展的问题;高校与科研院所也存在论文和专利注重数量,而缺乏质量的问题。
毕鉴挺强调,此次专利纷争的实质是国外公司抑制我国气凝胶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手段。他建议,我国气凝胶企业要了解国际贸易框架规则,产品未到专利先行,做好对自己的保护。其次,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是残酷的,只有大力投入创新研发,才是我们从硬实力上突破的根本。“更为重要的是,气凝胶产业发展经历的这些过程让我们认识到,凭国内单一企业是很难对抗国际头部企业的,这就要求行业协会发挥引领作用,全行业齐心协力建立国家专利池、建立长效的知识产权应对机制。”毕鉴挺最后建议,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不能缺少气凝胶行业,国家永远是行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为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气凝胶人更要加倍努力。
韩继先表示,通过这次专利事件行业应该看到,国内气凝胶会员单一企业规模小,在应对国外大公司集团的专利诉讼方面存在各方面能力不够的问题。要通过协会平台联合起来,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共同应对国外大企业的合法和恶意竞争。目前气凝胶行业发展处于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关键节点,不进则退。气凝胶行业已纳入国家重要材料发展战略领域,气凝胶绝热材料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性材料,行业的发展对国家和民族工业发展至关重要,行业要加大提速、提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力度。
当前,气凝胶行业存在的企业规模小,产业不规范竞争等不利于行业发展。要打造行业综合的研发机构平台,探讨建立行业的专利池、气凝胶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企业共享创新发展成果,形成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格局,做强做大“走出去”与国外大企业集团竞争。“目前协会聚集了国内从事气凝胶行业产学研各方面的顶尖专家学者、骨干企业,这是行业发展的人才优势和发力基础,也是我们应对本次专利事件的实力体现。气凝胶行业要通过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增大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应对国外大企业集团的规模竞争优势。”韩继先鼓励气凝胶企业向华为学习,有危机意识、有责任担当,努力走出一条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逆袭之路。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7月11日11版
综合建材行业VR展会列表
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9月20日-22日
墨西哥墨西哥城国际建筑与住宅展览会——2022年10月12日-14日
法国巴黎国际建筑展览会BATIMAT——2022年10月3日-6日
智利圣地亚哥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EDIFICA——2022年10月3日-6日
日本东京国际建筑与家居材料展览会——2022年10月26日-28日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2022年11月30日-12月2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国际建材五大行业展览会——2022年12月5日-8日
越南胡志明市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8月25日-29日
秘鲁利马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10月12日-15日
了解展会详情,欢迎扫码添加客服小姐姐
2020年12月03日
2020年11月09日
2020年10月10日
2021年08月09日
2021年07月20日
2021年07月02日
受美联储加息预期提振,美元指数周一大涨1.2%,报108.29,创2002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财联社指出这远远没有到本周最疯狂的状态,因为接下来还有美国六月CPI、财报季揭幕等重要节点。这是发生了什么?
美元走强,经济强劲
周一美元对英镑、澳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刷新年内新高,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机构预测美国上月通胀率将同比增长8.8%,续创近41年新高,这也将为美联储本月晚些时候继续激进加息提供更多支持。
最新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投资者预计年底前将有17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即7月可能加息75个基点、9月可能加息50个基点、11月和12月或分别加息25个基点。
对此,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美国经济目前相当强劲,而非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相当强劲,这让人感到振奋。“通货膨胀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此番言论并非没有依据,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37.2万,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27万,说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减少。
此外,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较4月缩减11亿美元至855亿美元,环比收窄1.3%,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反映出商品和服务出口的回升,抵达西海岸港口的货物订单也在继续增加。
雷蒙多继续说道:“美联储正在适当地采取行动,政府正在尽我们所能,我认为,强势美元就是这样。”她表示,“我担心的,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修复供应链,增加供应,以应对全球通胀。”
美股意外下跌,纳指下跌超2%
这就让人疑惑了,为什么美指大涨,美元升值,美股却下跌了呢?
美股周一早盘持续下滑,道指跌169.30点,跌幅为0.54%,报31168.85点;纳指跌239.99点,跌幅为2.06%,报11395.32点;标普500指数跌45.87点,跌幅为1.18%,报3853.51点。
此外,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出现倒挂现象,周一早间,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8%,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约2个基点,许多人将其视为衰退指标。
分析师警告称,但鉴于通胀高企、美联储政策、经济衰退风险、持续的俄乌冲突不确定性等,美股投资者应该为7月份股市持续波动做好准备。
有专家解释,美股下跌的原因是美欧产生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以来最大的通货膨胀,对已经完全习惯低通胀、低利率环境的投资资金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美股大幅下跌,各大机构纷纷卖出美股兑换流动的资产,从而造成市面上的美元流动性不足,致使很多投资者无法将美元兑换成其他国的货币。
专家表示,如果流动性充裕,那么就能将美元资产兑换成美元,也可以将美元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这样美股和美元才能大概率回到正常状态。
欧元对美元平价预警,欧洲经济承压
此外,伴随着美元升值,欧元大概率就会贬值,时隔20年,欧元对美元或再现平价。截至北京时间7月12日上午11:35,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0032,创近20年来新低,逼近1:1平价。
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近期欧元走势呢?有分析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源危机。
中金公司研究院外汇专家李刘阳表示,欧洲天然气断供的风险是欧元破位走低的直接导火索。如果欧洲无法获得足够的天然气储备,能源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对欧洲经济和国际收支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中金公司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6月单月,荷兰天然气期货标准合约大涨近80%,这对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进口的欧洲经济形成巨大利空,欧元因而承压走低。
各方面的数据显示,欧洲经济正承受巨大压力。6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52.4%,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较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扩大,创出今年以来新低。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Fawad Razaqzada表示,乌克兰危机带来创纪录的通胀数据,造成天然气供应不足,严重阻碍欧元区经济增长。招行金融市场部市场研究员丁木桥表示,由经济衰退引发的避险情绪飙升,也令欧元汇率今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短期内,欧元对美元将面临跌至平价以下的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通胀高企重创全球金融市场,主要经济体加息此起彼伏、市场“经济衰退”论调渐起,全球汇市因此波澜不断。
俄罗斯卢布实现从暴跌到暴涨的“两极反转”,日元持续刷新20年新低,菲律宾比索跌至16年新低,韩元对美元跌至13年新低······
而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平价,也只是全球大变局中,主要国家货币币值“重新排列组合”的一组典型例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对此表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货币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走势有所分化,发达经济体货币相对美元的贬值速度更快。其中,资源国货币和贸易顺差国货币相对表现更佳。
转载自:环球慧思外贸资讯
综合建材行业VR展会列表
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9月20日-22日
墨西哥墨西哥城国际建筑与住宅展览会——2022年10月12日-14日
法国巴黎国际建筑展览会BATIMAT——2022年10月3日-6日
智利圣地亚哥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EDIFICA——2022年10月3日-6日
日本东京国际建筑与家居材料展览会——2022年10月26日-28日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2022年11月30日-12月2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国际建材五大行业展览会——2022年12月5日-8日
越南胡志明市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8月25日-29日
秘鲁利马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10月12日-15日
了解展会详情,欢迎扫码添加客服小姐姐
2022年07月13日
“这是我们在气凝胶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副秘书长毕鉴挺在谈及国家知识产权局5月17日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美国斯攀气凝胶公司)在华《改良的疏水性气凝胶材料》专利复审请求时显得有些激动。的确,早在2001年Aspen Aerogels公司成立伊始,便开始在我国申请气凝胶材料的专利,回溯自2018年至今气凝胶材料分会带领行业企业,应对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在华申请所做的努力,尽管是阶段性的胜利,这个成果也来之不易。
近日,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2022年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以通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复审请求为论点议题,探讨了气凝胶行业如何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体系,助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国内气凝胶产业迈向高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国外企业悄然布局 利用专利限制我国气凝胶产业发展
国外头部企业利用专利等领域的优势对同行进行限制的事情已屡见不鲜。气凝胶作为新材料产业,将对我国一些工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Aspen Aerogels公司的目的就是限制我国气凝胶产业的发展。”毕鉴挺向《中国建材报》记者讲述了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多年来以知识产权为名向国内气凝胶产业施压、企图遏制产业发展的大概经过。时间拉回至2016年5月,当时Aspen Aerogels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美国ITC)提起337调查申请,称来自中国的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纳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侵犯其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和制造方法的专利权,请求美国ITC向两家中国企业发出一般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337调查”的对象为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目的为禁止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
2016年6月2日,美国ITC投票决定启动“337调查”,根据提起的“337调查”申请书,涉案的这两家气凝胶企业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和制造方法存在侵权嫌疑。2017年9月美国ITC发布初裁,认定两家中国涉案企业存在侵权。2018年2月5日,美国ITC发布公告称其“337调查”部分终裁,裁定两家企业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决定终止调查。中国两家企业为此支付了高昂的应诉费用和天价的侵权赔偿金,损失了大量的出口订单,拱手让出了北美、欧洲、中东等大部分国际市场份额。
据介绍,在美国ITC展开调查后,我国商务部便给予两家中国企业巨大的应诉支持。但很快有人找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称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作为全球气凝胶行业头部企业,在船舶、高铁、系能源车、电池等领域的气凝胶应用方面都设置了极高的技术 “防火墙”,只要中国这些领域使用气凝胶就侵权,这些产品就不能出口。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给予了回答:即使不用中国生产的气凝胶,你们也没有停止限制中国产品出口。
还有人给中国绝热节能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传递一种声音:千万别为了区区几个亿的小行业,破坏了中美贸易的大局,千万别让美国人以气凝胶专利侵权为借口发动贸易制裁。“狼和小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没有中国气凝胶所谓的侵权,美国也会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封锁和制裁,华为就是个例子。”回忆当年的事件过程,毕鉴挺仍然有些气愤。
保温材料翘楚 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的研发。2021年11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随着我国 “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新材料领域的迅猛发展,气凝胶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国家多个部委高度重视。从火箭、深空探测器、返回舱等军工航天领域,到海洋工程、高铁、新能源汽车和高能动力电池等高新科技领域,气凝胶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有长寿命、高效率、轻量化的优势,绝热保温的作用无可替代。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十分关注气凝胶材料行业发展,曾多次与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进行沟通和交流。2011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首次将气凝胶材料列为鼓励优先发展的新材料。
近些年,国际和国内的气凝胶行业发展迅猛。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从2001年起,便建设了气凝胶绝热毡的工业化生产线并在全球范围向石油采炼企业推广。随着市场日趋成熟,从2010年起每2~3年便新增一条气凝胶绝热毡的生产线,目前已拥有4条气凝胶绝热毡的生产线。法国圣戈班、德国巴斯夫等绝热材料巨头也纷纷规划布局气凝胶绝热制品的业务,目前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在国外气凝胶行业占主导位置。
我国的气凝胶行业在2003—2004年之间发展速度缓慢,10年间仅诞生3~5家小规模的气凝胶生产企业;直至2015年后产业才提速发展,5年间便先后成立了30多家气凝胶企业,特别是2020年9月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行业内具有技术和资金储备的公司纷纷大规模扩大产能,其中中国化学、中国航天科工、中国建材等央企和多家上市公司开始进入气凝胶行业。
气凝胶材料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 毕鉴挺/供图
做强硬实力 企业需抱团建立长效应对机制
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复审为行业敲响警钟,如果气凝胶知识产权领域的核心专利布局不能保护行业,面对国际大企业专利领域的竞争,对国内气凝胶产业的发展将是毁灭性打击,必须引起行业高度重视,抱团发展。
这一次,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次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的专利复审请求。201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在气凝胶材料分会和纳诺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会员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反诉工作,第一次驳回了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的专利请求,本次是该公司在原有驳回专利基础上经调整的第二次请求。回顾此次驳回过程,气凝胶材料分会副秘书长崔升介绍,由于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打了一些时间的擦边球,对于第二次请求协会事前不知情,彼时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提出的二次专利请求已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网上进行公示,若要驳回比第一次加大了难度。
在协会的统筹领导下,特别是在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继先的带领下,组织国内专家和核心企业对其请求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汇集并依托国内已发表的有关高质量论文、核心专利、正在实施的生产技术工艺等诸多有利资料,经业内专家、学者认真研判认为并证明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的专利请求并不具备创新性和符合专利申请的资质。依此气凝胶材料分会形成反诉材料并聘请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团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具有关键质疑点的公众意见。经多轮申诉沟通,国家知识产权局经研判才再次驳回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专利复审请求。
气凝胶材料分会会长沈晓冬表示,知识产权领域问题的实质是产业竞争的必然产物。我国的气凝胶产业起步与欧美同时起步,技术水平处于第一梯队,是我国处于全球领先的新技术行业之一。依托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巨大经济体量,气凝胶产业在国内初具规模,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企业的产品同质化、技术缺乏创新、知识产权不够完善等发展的问题;高校与科研院所也存在论文和专利注重数量,而缺乏质量的问题。
毕鉴挺强调,此次专利纷争的实质是国外公司抑制我国气凝胶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手段。他建议,我国气凝胶企业要了解国际贸易框架规则,产品未到专利先行,做好对自己的保护。其次,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是残酷的,只有大力投入创新研发,才是我们从硬实力上突破的根本。“更为重要的是,气凝胶产业发展经历的这些过程让我们认识到,凭国内单一企业是很难对抗国际头部企业的,这就要求行业协会发挥引领作用,全行业齐心协力建立国家专利池、建立长效的知识产权应对机制。”毕鉴挺最后建议,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不能缺少气凝胶行业,国家永远是行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为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气凝胶人更要加倍努力。
韩继先表示,通过这次专利事件行业应该看到,国内气凝胶会员单一企业规模小,在应对国外大公司集团的专利诉讼方面存在各方面能力不够的问题。要通过协会平台联合起来,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共同应对国外大企业的合法和恶意竞争。目前气凝胶行业发展处于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关键节点,不进则退。气凝胶行业已纳入国家重要材料发展战略领域,气凝胶绝热材料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性材料,行业的发展对国家和民族工业发展至关重要,行业要加大提速、提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力度。
当前,气凝胶行业存在的企业规模小,产业不规范竞争等不利于行业发展。要打造行业综合的研发机构平台,探讨建立行业的专利池、气凝胶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企业共享创新发展成果,形成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格局,做强做大“走出去”与国外大企业集团竞争。“目前协会聚集了国内从事气凝胶行业产学研各方面的顶尖专家学者、骨干企业,这是行业发展的人才优势和发力基础,也是我们应对本次专利事件的实力体现。气凝胶行业要通过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增大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应对国外大企业集团的规模竞争优势。”韩继先鼓励气凝胶企业向华为学习,有危机意识、有责任担当,努力走出一条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逆袭之路。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7月11日11版
综合建材行业VR展会列表
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9月20日-22日
墨西哥墨西哥城国际建筑与住宅展览会——2022年10月12日-14日
法国巴黎国际建筑展览会BATIMAT——2022年10月3日-6日
智利圣地亚哥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EDIFICA——2022年10月3日-6日
日本东京国际建筑与家居材料展览会——2022年10月26日-28日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2022年11月30日-12月2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国际建材五大行业展览会——2022年12月5日-8日
越南胡志明市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8月25日-29日
秘鲁利马国际建材展览会——2022年10月12日-15日
了解展会详情,欢迎扫码添加客服小姐姐
2022年07月13日
昔日水泥巨头“拉法基豪瑞”去哪儿了?
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建材集团位列177位,继续领跑全球建材企业。同时,上榜的海内外建材企业还包括位列266位的法国圣戈班集团,位列315位的安徽海螺集团,位列441位的爱尔兰CRH。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正式合并以来,连续5年入围500强的“常青树”拉法基豪瑞(LafargeHolcim)集团并没有出现在今年的榜单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霍尔希姆(HOLCIM)公司,位列榜单第492位。
根据《财富》杂志官网相关资料显示,这家霍尔希姆(HOLCIM)公司正是近年来为行业所熟知的拉法基豪瑞(LafargeHolcim)集团,该集团于今年5月正式更名,“霍尔希姆”也是“豪瑞”早年常用的另一个译名。6年间,这家在建材行业规模大型兼并重组中诞生的大型跨国公司经历了哪些变化?为何要更换名称?未来,它将如何布局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拉法基豪瑞的“前世今生”
拉法基集团(以下简称拉法基)1833年成立于法国,在水泥、石膏板、骨料和混凝土等建材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拉法基成为建材领域唯一一家入选“全球100名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截至2014年年底,拉法基已经在全球61个国家开展业务,年产水泥2.5亿吨,销售收入128亿欧元。而成立于1912年的豪瑞集团(以下简称豪瑞)是一家在水泥、骨料及其他建筑材料(预制混凝土,沥青等)的生产和运输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型跨国公司,为全球70多个国家提供建筑加工服务。得益于豪瑞的市场导向的企业结构,产品的创新和高效的管理系统,2014年,豪瑞的净销售收入达191亿瑞郎。
2014年4月7日,拉法基和豪瑞发布合并公告,以1:1股票换股的方式达成合并协议。在此之后,受累于欧洲经济长期的停滞,欧洲央行开启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大幅度贬值,使得欧元兑瑞郎的汇率从合并之初的1.22降到了1.06,跌幅达13%。此外,拉法基的业绩持续下滑,股东净利润从2013年的6.01亿瑞郎降低到2014年的1.43亿瑞郎,使得豪瑞拒绝继续按原有方案进行合并。两家公司提高重新谈判,最终以0.9:1的换股方式达成新换股合并协议,同时新公司的董事长将由豪瑞的下一任董事长沃尔夫冈·雷茨勒(Wolfgang Reitzle)担任,拉法基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乐峰(Bruno Lafont)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新公司董事会设14个席位,拉法基和豪瑞各占7席。2015年7月10日,两家公司对外宣布已达成合并所需的所有条件,拉法基和豪瑞的全球合并宣告完成。新的拉法基豪瑞公司股票于2015年7月14日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和欧洲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中国水泥研究院发表的《拉法基、豪瑞并购分析》一文中指出,水泥行业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行业,当需求突然降低后,产能并不能在短时间迅速的调整以适应需求的减少,已经建成产能的去除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产业的集中可以很好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和供应商达成更好的协议,调整优化物流系统,且合并可以从整体上产生巨大的协同效益。从根本上来说,此次合并是因为两家公司面临着企业发展的窘境,受累于低迷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债务,企业的利润不再增长,处于原地踏步的境地。投资者也不再满足于年复一年的分红,寻求新的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利润成了解决投资者不满的关键因素。两家公司合并后,新公司可以优化整合优质资产,加大对新市场的投资,使公司获得重新增长的驱动力。同时,创新研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水泥行业这样已经非常成熟的企业来说,想要获得新的创新点非常困难。因此,只有保持着一定规模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出现新的技术上的突破。
“强强联合”后的行业巨擘
为了获得全球各地区的反垄断批准,兼并重组后的拉法基豪瑞不断“瘦身”,近年来逐步在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剥离了大量资产。据巴西当地媒体报道,鉴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市场形势,拉法基豪瑞公司计划撤出巴西市场。据悉,该公司已与巴西伊塔乌联合银行达成协议,为其在巴西市场价值约15亿美元(约合9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寻找买家。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已逐步出售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资产,以降低公司债务水平。
Global Cement数据显示,2019年,拉法基豪瑞创造了21.8亿美元的利润,相较于2018年提升了32%。根据其首席执行官Jan Jenisch所言,这样的利润增长是通过“更低的重组成本和经营成本”实现的。销售额达到281亿美元,相较之前的273亿美元增长了3.1%。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拉法基豪瑞净销售额下降幅度较大,下半年回升至2019年水平。可以看到,在规模不断缩减、营收持续波动,500强排名“一路下滑”的背景之下,2018年至2020年,拉法基豪瑞仍然保持了在行业中较高的利润水平。
今年4月9日,拉法基豪瑞在其官网公布了2021年度股东大会议程。其中提出,本次会议将通过股东投票决议将集团公司名称从LafargeHolcim Ltd 更改为Holcim Ltd。官网消息还显示,随着公司转型为创新和可持续建筑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董事会建议简化其名称以提高效率和影响力。本次名称更改仅涉及集团的公司名称,所有市场品牌作为公司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为其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价值和信任的驱动力都将继续存在。5月4日,该项决议在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正式通过。正式变更名称的同时,公司股票代码由LHN改为 HOLN,并推出了新的集团标识。
在该公司近日公布的上半年财报中,Jan Jenisch表示:“在我们以新的集团身份结束上半年之际,我真诚地感谢Holcim大家族的所有成员,感谢他们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韧性。2021年上半年,我们在EBIT、自由现金流和每股收益方面创造了新记录。创纪录的增长是由所有地区和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推动的,上半年,我们整体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6.6%。”
该财报中还显示,随着对普利司通旗下建材子公司Firestone Building Products 的收购于今年3月31日正式结束,该公司深耕屋面和建筑围护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商用屋面系统、屋面配件、绿色屋面系统和日照系统、金属墙板、保温材料、土工膜等。Firestone Building Products在所有产品线和地区都表现出强劲的需求,第二季度的销量增长了21%。此外,Holcim还在上半年通过7项补强型收购继续发展其投资组合,在相对成熟的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建立骨料和预拌混凝土产能。为了持续优化投资组合,Holcim 在上半年签订了剥离赞比亚、马拉维和印度洋区域业务的协议,预计所有交易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Holcim财报预计,截至今年下半年,在各种刺激计划的支持下,所有地区的增长势头都将继续。公司预计将继续推动Firestone Building Products的增长并寻求进一步的补充收购,同时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那么在我国,Holcim(原拉法基豪瑞)又将如何在水泥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持续发展呢?
布局中国的跨国公司们
时间回到2014年6月,《中国建材报》社举办了一场“拉豪合并对中国水泥行业的启示研讨会”,邀请了部委领导、共同讨论合并事件对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和深远意义。时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宋志平认为,我国水泥行业已进入到大企业整合时代,强强联合是大势所趋。拉豪合并或为我国水泥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可借鉴的模式。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此事对全球水泥行业的走势影响,以及对企业自身的启发。在之后的数年内,冀东水泥与金隅集团重组合并、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合并,在国内外都引起行业极大关注。
针对中国市场的整合,2016年,华新水泥对外公布,该公司已与拉法基中国水泥有限公司签订《关于拉法基中国转让部分在华非上市水泥资产之框架协议》,华新水泥计划斥资14亿元,收购拉法基中国在重庆、云南和海外市场的7家子公司。借此,拉法基豪瑞将中国部分非上市水泥资产注入华新水泥。
2020年5月13日,拉法基豪瑞投资有限公司宣布选择落户北京朝阳区CBD,并被北京市商务局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成为2020年以来北京市首家新增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拉法基豪瑞大中华区总裁罗志光表示:“在公司正式入驻后,希望各级政府一如既往地帮助我们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为拉法基豪瑞在华的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翻开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原拉法基豪瑞集团主要通过关联公司华新水泥和拉豪四川在中国运营。该集团在中国共有约150个工作场所,分布于10个省份,员工约1.8万人,主要业务涵盖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装备及工程等领域。原拉法基豪瑞在中国的水泥年产能约1亿吨,商品混凝土年产能3千万立方米,骨料约2200万吨,华新水泥的环保项目处置废弃物能力达到每年约550多万吨。
除原拉法基豪瑞集团以外,德国海德堡水泥集团早年以中外合资的形式成立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水泥用石灰岩露天开采生产水泥、水泥熟料和相关的建筑产品等。日前,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告显示,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改(扩)建项目在已有300吨/日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的基础上,利用两条熟料生产线增加480吨/日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处理能力。扩建项目新建污泥预处理车间及排风系统、输送上料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将原有矿渣堆棚部分用地改造为污泥暂存堆棚。扩建项目总投资5487.2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82.72万元,占总投资的8.8%。
同时,法国圣戈班集团目前已与杭州圣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向中国本土化引进新型碳中和绿色建材。圣戈班集团亚太区总裁Ludovic WEBER(韦博立)表示:“圣戈班集团在‘双碳’目标上与中国政府不谋而合,我们也希望能充分参与到中国政府的2060年碳中和的进程中。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相关方都很重要且都在行动,政府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法规并打造合适的商业环境,专家和学术机构研究正确的标准并提高我们的集体专业知识,企业研发并生产碳中性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正在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征程迈进。在此过程中,我国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发挥,与世界互利共赢的图景也越发明晰,更多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将加速涌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提出,在保持鼓励外商投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促进外资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投资。对《外商投资法》的修订,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营造了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投资环境,也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建材行业的布局逐步明晰,可以看到,节能环保成为了投资的“主旋律”,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被普遍看好。未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持续大幅优化,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将在加强与本土企业合作的同时,更深融入中国市场。
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
指定国际展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业务辐射
100个国家200个行业
200名专属展会顾问
一对一服务
行程安排
媲美优秀旅游公司